2025年10月19日,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学术交流与合作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盛会由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主办,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承办。年会以“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会计与财务变革”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17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等5家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数智浪潮下财会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学术动力。
嘉宾致辞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书记解超在开幕致辞中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数字与智能技术正驱动时代深刻变革,为会计、财务等学科带来历史性机遇与挑战。学校将始终秉承“立信”精神,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智能会计等新兴方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期待与会学者能够充分交流、启迪思维,共同为学科建设与行业发展开拓新未来。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副会长、审计署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司原司长李凤雏在题为“拥抱智能变革,共创财会审未来”的致辞中,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高度,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为财会审领域带来的深远影响,并号召学术界立足理论前沿与政策实践,共同构建适应智能时代的新型知识体系与行业治理框架,为财会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学术交流与合作分会会长、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何贤杰在大会致辞中,系统阐述了分会的使命担当与发展路径。他强调,分会将始终以推动财会审学科理论创新、实践深化与学者协作为核心使命,着力构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精准应对数智时代财会人才培养的关键挑战,积极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财会审自主知识体系、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与创新引领。
开幕式环节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院长李培功教授主持。
主题报告环节
本次会议共邀请7位专家做主题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永强教授以“数智时代会计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为题,从学科本质切入,系统阐述了会计学科在数智化背景下的发展逻辑,提出财会人才需构建“技术-业务-商业”价值思维,成为“超越AI、超越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并强调大学教育应夯实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强化价值引领,以从容应对技术持续迭代带来的挑战。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原副书记、副院长、智能财务研究院院长刘勤教授围绕智能财务落地路径展开论述,回顾从会计电算化到智能化的演进历程,针对当前智能项目成功率偏低的现实困境,指出“场景精准匹配”是推动转型的关键所在。他提出应综合考量技术、组织与环境等多维要素,通过构建“技术—场景—价值”实践框架,为企业推进智能财务提供可操作的实施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夏立军教授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解构中国会计实践特征,提出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工具,在提升财会工作效率的同时,仍需直面资本市场财务舞弊、审计失败等深层制度性问题。未来会计研究应聚焦“AI +制度”的协同创新,探索技术如何协助破解制度性障碍,为构建高效透明的资本市场提供理论支撑,为会计研究开辟了新的学术视角。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孔东民教授分享了题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Gender Equality in Recruitment”的研究,发现AI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人才需求结构重构,女性友好型岗位显著增加,有效打破了传统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壁垒,为女性就业赋能增效。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AI技术的社会价值,更拓展了财会领域跨学科研究的边界,为探讨技术进步与社会公平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实证参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副处长何枫教授以“数字赋能法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为题,聚焦智慧法院建设这一制度创新实践。他指出,智慧法院通过提升司法效率、强化诉讼约束,倒逼企业提升ESG表现,构建了“数字法治—风险约束—社会责任”的传导机制。该研究将数字技术、法治建设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有机衔接,为国家制度创新、数字化建设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与实践路径,彰显了学术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时代价值。
南方科技大学曾晓亮教授以“科技之云路星火”为主题,围绕“人如何战胜AI” 的核心命题,提出“看、做、写、想” 四位一体的创新实践框架。他强调,突破认知局限的关键在于打破思维阻碍,创造出各种新形式、新方法或新角度,强调优质学术灵感源于对新数据、新理论与新现象的深度融合,为青年学者提供创新研究范式。
我校王孝钰副教授的报告“打破文理壁垒:AI赋能的文化财务融合研究”,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尤其深挖商帮文化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通过系统梳理提炼出商帮文化中冒险精神、地缘治理等核心特征,并论证其对现代企业治理体系构建与战略决策制定的深远影响。同时介绍了AI技术在文化财务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强调其在文化特征提炼和量化分析中的独特优势,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主题报告环节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学术交流与合作分会秘书长孙淑伟副教授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李从刚副教授主持。
期刊交流圆桌论坛环节
由何贤杰教授主持的“期刊交流圆桌论坛”环节,马永强、夏立军、孔东民、何枫、曾晓亮五位教授以《管理科学学报》、《会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当代会计评论》等中英文重要期刊视角分享编辑经验。与会专家基于学术前言趋势与实践发展需求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强调研究选题应扎根会计领域实际,紧密跟踪制度演进与实践场景变迁,积极服务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方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避免陷入技术异化的误区,同时倡导学者勇于开拓新兴研究领域,以创新视角挖掘学术价值,用严谨规范的学术语言讲好中国会计故事,持续拓展研究的理论深度与学术影响力。
下届年会承办方代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叶建华教授进行了表态发言。他对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他表示本届年会内容丰富,切实让参会者学有所获、交流有所得。衷心期待各位同仁下次相聚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共话会计学科发展新未来。
分会场交流研讨环节
下午的分会场交流研讨环节聚焦“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会计、财务研究”主题,来自厦门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的6位学者报告了最新研究成果。何贤杰、夏立军、孔东民等专家对论文进行了专业点评,两个平行分会场分别由会计学院万华林教授和张奇峰教授主持。现场讨论热烈,学者们围绕智能技术对会计理论、财务实践的影响展开了多维度探讨,充分展现了学术界对数字变革的前沿思考与研究活力。
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高水平的对话平台,更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灵感,为智能时代的财会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站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新起点,本次大会凝聚的智慧共识将成为推动行业转型的强劲动力。期待学界同仁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理论研究,推动实践创新,共同谱写人工智能时代财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服务国家战略、引领行业未来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