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伟,现任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曾任教务处副处长,兼任中国会计学会会员、中国中青年成本研究会会员、上海市会计学会高校工作委员会秘书等职务。主讲《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发表了“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改革探讨”、“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会计教学改革”等论文20余篇;承担上海市精品课程《管理会计》、《会计学》和上海市重点课程《财务管理》建设工作。主编《会计学》、《会计实验教程》、《行业会计比较》等教材。曾两次获省级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获省级优秀成果二等奖。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优秀教材三等奖1项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学名师”奖。
口述:郭大伟
采访:汤婷婷、陈诗云
整理:汤婷婷、陈诗云
指导老师:吴向阳
时间:2024年9月10号
地点:文翔路校区序伦大楼1008
七十五载春华秋实,九万里雄风破浪前行。历经风雨,见证辉煌,新中国的发展历程熠熠生辉,中国式现代化正翻开新的历史篇章。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在教育的道路上,一代代立信人肩负历史使命,专注于会计学领域的研究与教育,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导者和伙伴。郭大伟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在会计教育领域默默耕耘、不断探索的教育者。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复杂需求,郭教授在教学方法、科研实践与学术贡献方面均展示了其卓越的教育理念和成就。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他怀揣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对新生国家的深深感激与敬畏。求知若渴,他孜孜不倦,不断攀登学术高峰,成为我国杰出的会计人才;传道解惑,他以身作则,培育英才,桃李满天下;科研创新,他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甘于奉献,书写着新时代会计教育领域的辉煌篇章。
岁月如歌,四季更迭,四十多年风风雨雨,他以知识为笔,以责任为墨,以担当为纸,以创新为案,书写了一段激励人心的会计人生。
时代春风育英才,潜心向学攀高峰
长路迢迢,修远兮吾心所向,乘改革之流光,借发展之翼翔,共鸣时代脉搏,共绘国家华章。
郭教授的起点深受老一辈教育家的深远影响,80年代初郭教授步入大学,正是在那里,他遇到了一群经历过风雨、身怀绝技的教育者。那个年代的老师,与现代高校的师资队伍存在显著的差异。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通过自己艰苦岁月下的坚持不懈,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敬业精神。对郭教授而言,每一位老师似乎都具备着独特的能力,让每一堂课成为一次深刻的学习体验。郭教授说就像老电影里演的一样,在窗前看见老师在煤油灯下伏案工作至深夜的背影。然而就是这些老一辈教育家兢兢业业的付出,培养了一代代的新人,才有了国家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体验让他领悟到教育的真义,并激发了他未来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
郭教授走向教育之路的步伐始终坚定。完成研究生学业后,面对多种职业选择,郭教授选择了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在80年代末人才匮乏的社会背景下,尽管有更多看似吸引人的职业道路可供选择,他却钟情于教育这条道路。将近40年的教育生涯,证明了他的选择不仅仅是职业上的规划,更是对教育事业深沉的热爱和承诺。
默默无闻奉献智慧,孜孜不倦耕耘心田。郭教授像春蚕吐尽心中的爱,像红烛燃放心中的情。
师恩励学育英才,青春逐梦上层楼
高等教育的核心和方向是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等教育的一员,郭大伟教授深知肩负的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责任。他的教育哲学和努力不仅体现了个人对会计学科的热情和执着,更是对高等教育核心价值——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的深刻体现和坚定支持。在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中,这种教育理念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在长达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郭教授与学生的互动充满了温暖和创新。他鼓励学生们跨学科学习,扩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他在高校从事了几十年的教育工作,感觉到不同时期的大学生是有很大差别的,现在新生代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较大变化,郭教授说他接触一些学生,感觉他们都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向上不断追求的精神。郭教授曾作为导师带了一位18级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交流接触中发现她对法律方面知识特别感兴趣,她向老师请教是否可以考法律研究生,郭教授鼓励她,国家更需要的就是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建议她可以选择经济法方向,与所学会计专业有一定联系,后来这名学生毕业后考上了华政法律研究生。这是郭教授所倡导的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典型例子。郭教授就是这样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挑战自我。
正是他的循循善诱,引导着莘莘学子的积极进取;正是他的无私奉献,培养了一届届杰出人才;正是他的兢兢业业,成就了一群群社会精英。
师魂铸梦前行,力筑教育新篇
几十年来,郭教授在党和人民的培养下,经过自己的努力,从一名普通学生到成为受人尊敬的教授,郭教授的成长之路同样令人敬佩。郭教授从青年时期参加青年教师竞赛开始,不仅承担了教学和科研任务,写论文、作课题、出教材,申报教学成果奖等等,从讲师、副教授、到教授不断成长;还积极参与学院的管理工作,担任过教研室主任、专业主任,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担任副处长、处长职务等多个重要职务。
从教育的初衷到职业生涯的发展历程,郭大伟教授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推动会计教育的深入和创新。他主编多部影响深远的教材如《会计学》,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此外,他还积极从事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这些研究成果体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立信特色。
虽然郭教授谦虚地表示自己在社会影响力方面还有待提高,但他的工作已经在更广泛的层面产生积极影响。2018年来,他担任了教育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与其他高校及同行专家有更多的接触,及时了解并参与到高等教育的最新改革发展动态中。借助参加学术会议、专业评估评审活动等平台机会,他不仅为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提升了学校在对外交流中的声誉。
他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优秀的师德师风、强大的科研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础。这些年来,郭教授一直致力于实现这些标准,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服务学生并投身教育事业。
“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希望我们有更多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加入到各级学术组织、加强与兄弟院校、政府、企业交流,开放办学提高学校学院声誉,学院也在想尽办法朝这方面努力。”郭教授严肃说到。
学基砺志担使命,历练成长筑未来
除了学术研究,郭教授还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参与和主持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以及积极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他不断探索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例如,在2016年他主持的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中,就深入研究了会计教育信息化,这一创新举措极大提升了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时性,使学生能在更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会计知识。
对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学生,郭教授有着深切的期望。他认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鼓励学生们珍惜大学四年的学习机会,积极担负起时代使命。他强调,虽然每门课程可能看起来都有其局限性,但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历练和提升。每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历练过程、实践的过程、提升的过程,每门课程都有他的理论体系、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他相信,学生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日积月累,四年坚持下来,一定会与四年前的自己有天壤之别,并在未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郭教授希望广大学子们能够倍加珍惜大学4年难得的学习机会,担负时代使命,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
郭大伟教授的故事和成就展示了一位中国会计教育者的光辉历程,是对当前和未来的会计教育者的鼓舞,也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乃至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鲜明典范。从受教于老一辈教育家,到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育工作者;从推动跨学科学习到为中国会计教育的进步不懈努力,郭教授用一生诠释了教育的力量和魅力。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和探索,我们看到了会计教育未来发展的广阔天地和无限可能。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和引路人,指引着他们在会计教育之路上探索和前行。他谦逊、朴实的工作作风,勤勉、严谨的治学精神将不断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成为新的后继者,续写中国会计发展史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