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与家乡对话,与时代共振---会计学院学子寒假党史学习“不打烊”

发布日期:2022-03-02 10:44:06   来源:会计学院   点击量:

  会计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总要求,紧紧围绕青年大学生专项教育活动方案,引领高校大学生感党恩跟党走,追寻红色足迹,赓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积极组织学生利用寒期在家乡开展形式多样、贴近需求的党史学习活动,学习主阵地由学校向社区、社会延伸,推动学生寒假思想不放松、党史学习教育“不打烊”。

  截至目前,有百余名同学们参与活动,他们通过线上云参观和线下实地寻访相结合的方式,找寻故乡党史印记,从扣人心弦的党史故事中领悟党的精神,学习党的思想,树立坚定信念,将人生价值融入到社会的发展中,将故乡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罗亚祺

  假期,我探访了家乡周边红色故址陕西安康芭蕉亭和紫阳县东城门楼。安康芭蕉亭原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安康地委机关所在地,中国共产党在芭蕉口点燃的革命火种,唤醒了紫阳人民,培养了一批共产主义战士。紫阳东城门楼为明朝嘉靖年间所建。泸顺起义失败后,刘伯承等人到南昌参加武装起义,奔向川北进入陕西曾路过紫阳。1949年底,刘伯承元帅麾下的中原野战军一部从湖北西进陕南,于11月30日和平解放了紫阳。1950年政府将签署着刘伯承和邓小平大名的《中原军区布告》写于东城门楼之上,为地方党史增添了一段传奇佳话。通过重温红色党史,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同时把红色革命旧址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汇聚成激励自我的奋进力量,牢记使命,不断前行。

  韩郑玙祺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红岩革命纪念馆,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馆里记录着中共抗日战争、国共和谈等许多革命事迹。我在场馆里边走边看,被大量鲜活的图文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的场景展现所感动。

  庄蓉

  我参观了曲靖市寥廓山烈士陵园,陵园中巍巍矗立着红军战斗纪念塔,整个陵园建于高坡之顶,周围松柏成荫,更显出陵园的肃穆与庄严。学习了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我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以革命先烈为榜样,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陈竹景

  利用寒假时间,我线上“云”参观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这次红色线上寻访使我受益匪浅,让我详细了解了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四史,也钦佩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上海也是一个有着红色血脉的城市。这加深了我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向往,唯有努力学习,砥砺前行才能不负时代的重托,成为新时代新青年。心有所行方能远行,面向未来 坚定理想信念,我相信我们将来一定可以在更远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刘嘉仪

  参观家乡的红色故址,我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就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这里我看到了抗日游击战“荆棘丛生”的实景,想象着赵尚志、杨靖宇等英雄奋勇杀敌的画面,感受着抗联战士遭遇的艰难险阻,并被先烈的坚强不屈,甘于为理想献身,保家卫国的精神所感染,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林睿

  寒假期间,我参访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感受红色底蕴。会址所在的石窟门老楼沉淀了历史的厚重,它见证了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一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里的一砖一瓦也因此显得愈发熠熠生辉。走出会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也许我无法回到过去,但更重要的是把握当下,走向未来,我将时刻铭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箴言。

  由丽明

  我的家乡是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深刻的印痕。抗美援朝纪念馆则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的英华山上,与朝鲜隔江相望。站在鸭绿江畔的英华山上,立身在纪念塔下方,朝城市望去,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立足当下,回望历史,我深刻感受到如今的盛世是多少先辈们负重前行时的心之所向。当祖国愈发强大时,当我们的生活愈发美好安宁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应该是每一个华夏儿女铭记在心的信念与坚持到底的原则。

  储燕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为了解家乡的红色党史,我来到了霍山烈士陵园。这里有八块革命史记墙,大别山革命英雄群雕(名为"铁血山河"),舒传贤烈士雕塑,红色长廊,四个第一历史丰碑柱……这里英雄长眠,是皖西革命的老根据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再一次来到这里,再一次感受到了烈士的英勇无畏,感受到了革命的洪流滚滚向前,势不可挡,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英雄可歌可泣,烈士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赵婧彤

  寒假,我参观了军垦博物馆,军垦博物馆位于新疆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展现了第六师从建设到发展的全过程,也是兵团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参观六师五家渠军垦博物馆,我切实领会到什么是党的军垦精神,她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她从戈壁沙漠、无垠盐碱地走来,从红柳坡、高山雪域、山石夹缝、亘古荒原走来;她不择地基扎深根、结硕果,毫不吝色地挥洒汗水乃至鲜血;她心怀大爱,把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留给世世代代,激励后人矢志不渝地爱国奉献、建设美好家园。她给我更多的感触是一种钢铁般的意志、一种奉献的精神、一种团结的力量。

  李文婷

  通过对中共二大会址的线上学习,我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过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位位爱国有志青年,探索一条能够拯救中国并为中国带来光明解放的道路,所经历的崎岖与挫折是应为当今人们所牢记的。而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享受当下之美好发展环境,更应该铭记历史,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同时理解其深刻内涵,勇于担当时代之使命,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才可谓是不负韶华、不负前辈之奋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