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下午,会计学院在文翔路校区举办研究生学术活动月之审计专硕学术讲座——“会计学的跨学科融合:案例研究的视角”,讲座由复旦大学教授沈红波主讲,会计学院副院长何芹主持,2024级审计硕士与研究生导师共40余人参加。
沈红波,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案例中心主任。英国特许公认注册会计师资深会员(ACCA),中国会计学会高级会员。现兼任上海市金融专硕教指委副秘书长,教育部“首批中国企业案例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案例研究方面成果丰硕,有6项教学型案例获得全国优秀金融硕士教学案例,5项教学型案例获得上海市优秀金融硕士教学案例,已出版3本《公司金融案例》;参与完成两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型案例十余篇。
讲座伊始,沈红波教授强调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和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传统会计学拥抱跨学科融合的必然性与紧迫性。他指出,单一学科的视角已难以全面解析和应对当前企业面临的多维挑战,会计信息作为商业语言,需要与其他领域知识深度结合才能释放更大价值。随后,沈教授聚焦“案例研究的视角”,通过剖析一系列生动详实的行业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会计学跨学科融合的实践路径与核心洞见,引导大家洞察时代趋势,结合“第四次工业革命”“高端出口的中国韧性”等宏观背景,分析了这些趋势如何深刻重塑企业的会计实践、信息披露要求及价值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特定“行业龙头企业”的深入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将会计数据与行业分析、战略管理相融合,精准解读其竞争优势的财务表现根源。
讲座过程中,沈教授强调了稀缺品质的高管及其战略决策在驱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了会计信息在评估管理层绩效与公司治理效能方面的应用,深入解读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信号,阐释了融资活动、股利政策、回购行为等会计信息如何成为透视公司战略意图和未来前景的重要窗口。通过大量引述投资大师(如沃伦·巴菲特)的观点,沈教授精辟阐述了战略和现金流,价值和股价的关系,将会计学的核心概念(盈利能力、现金流、资产负债表质量)与价值投资哲学紧密连接,揭示了基本面分析与估值的内在逻辑。最后,沈教授着重强调了多维出发寻找案例的研究方法,鼓励学生从金融、经济、管理、技术乃至行为科学等多维度切入,综合运用会计工具进行案例分析,以获得更全面、深刻的商业洞见。在讲座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就讲座中所涉及的专业问题踊跃提问,沈教授逐一进行了耐心解答和案例研究的经验分享。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视角新颖,案例生动且富有启发性,深化了研究生对会计学前沿动态的理解,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套运用跨学科视角、通过案例分析洞察企业价值与战略的思维框架和研究方法,有效提升了同学们在复杂商业环境中运用会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