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17日,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盛会由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承办,并得到AICPA&CIMA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公会、《中国管理会计》杂志社的全力协办。全国各地174位管理会计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云集于此,共同围绕“管理会计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本次年会亦通过学说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线上超过26万人次的关注,线上线下互动热烈,反响空前。
开幕式环节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力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各位专家学者到来的诚挚欢迎,并寄望于此次盛会能够成为思想交流的盛宴。
财政部会计司一级巡视员、中国会计学会秘书长刘光忠在致辞中提出,期望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能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鼓励学术界与业界携手并进,创新思维,提出更多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理论观点。
中国石化集团总会计师、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委会主任委员张少峰在致辞中强调了年会对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年会,吸引更多精英人才投身于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实践。
开幕式环节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院长李培功教授主持。
主题报告环节
本次会议共邀请10位专家做主题报告。
16日上午,有7位专家做主题报告。首个主题报告环节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副书记、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吕长江教授主持。
主题报告一是“全面深化管理会计应用的政策动向”,由财政部会计司制度三处处长杨海峰特邀报告。杨海峰处长回顾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十年成就与问题,强调《财政部关于全面深化管理会计应用的指导意见》(2024)顶层设计亟待落地,以深化管理会计应用为主线,推进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人才队伍、信息系统和咨询服务市场建设,发挥管理会计在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题报告二是“量化价值引领强化战略支撑构建运营指标评价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石化管理会计应用创新实践”,由中国石化集团总会计师、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委会主任委员张少峰特邀报告。张少峰主任委员强调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运营评价指标体系是时代需求,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中国石化“6831”指标体系以系统思维和守正创新为原则,借鉴战略管控工具,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发展战略和短板,建立指标运营评价体系,促进管理运营能力均衡发展,助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
主题报告三是“数智时代管理会计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由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委会委员田高良教授特邀报告。田教授介绍了中国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规划,强调了高质量发展和二十届三中全会要点。报告回顾了管理会计制度的演进,并以美的集团和海尔为例,探讨了管理会计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最后,田教授强调了构建数智时代管理会计赋能高质量发展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提出建立“科技赋能、专长赋能、要素赋能、机制赋能”思维赋能虚拟教研室,以促进管理会计数字化转型。
第二个主题报告环节由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研中心主任、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蔡剑辉教授主持。
主题报告四是“新质生产力与管理会计创新”,由中国宝武设计院总工程师袁磊博士特邀报告。袁磊博士以宝武钢铁为例,探讨管理会计创新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建设。她强调从数字架构力、决策力、执行力和创新力四个维度构建数字化战略,并培养数字化思维。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实现信息集成和沉淀的基础。袁博士介绍了宝武钢铁在数字孪生工厂、智慧司库等方面的数字化实践,强调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指出管理会计创新需要完善绩效衡量体系,培养数字敏锐认知,解决痛点问题,创造经济效益。
主题报告五是“管理会计教学、科研经历分享”,由上海财经大学潘飞教授特邀报告。他从个人经历和管理会计的教学与研究两个大的方面做了分享。潘教授还提出,中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具体可以分三步走:一是归纳分析中国管理会计具体的研究对象;二是明确具体实践业务中的管理会计变量、分析内容和限制条件;三是研究中国管理会计实践存在的环境特征,解决中国管理会计体系从何处发展以及如何创造价值的问题。
主题报告六是“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的现状与开发”,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陈世敏教授特邀报告。陈教授强调开发高质量管理会计案例的重要性,指出当前案例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类型单一。他建议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选择合适的公司实践,并注重案例设计和教学笔记的编写。案例正文应描述决策点、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并提供充足信息;教学笔记应包括教学目标、思考题、教学计划等。
主题报告七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周楠老师带来的主题为“A Catalyst or a Cap? The Impact of Friendship and Relative Performance Feedback on Employee”的研究分享。她提出,业绩反馈是企业常用的管理控制手段之一,它对于改善员工业绩、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员工之间的友谊作为一种非正式控制可以提高相对业绩评价的激励作用。
余下的3个主题报告于17日上午进行,由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委会委员王满教授主持。
主题报告八是“中国管理会计何以自主?”,由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委会委员胡玉明教授特邀报告。胡教授认为中国管理会计知识具有自主性,但需在国际化中保持“自我”。他强调,中国管理会计应结合国情、政情、民情和人情,考虑国有企业和党的领导作用。胡教授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知识体系需本土化研究问题,同时国际化研究方法和范式,鼓励学者深入中国管理实践,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管理会计故事。
主题报告九是“战略视角下‘价值引领+数字赋能’双线融通的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总会计师肖国连特邀报告。肖总会计师介绍了管理会计文献,指出传统模式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他概述了中国石化油气和新能源板块政策背景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出了“12345”框架体系和油藏经营价值最大化目标。肖总会计师还规划了未来高质量发展、领先企业建设和百年胜利目标,以及永续发展、负碳绿色、创新策源的具体举措。
主题报告十是“交互预算、供应链弹性与创新绩效”,由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曾祥飞副教授特邀报告。曾教授运用动态能力理论,分析了中国长三角企业交互预算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研究了供应链弹性和环境动荡在其中的作用。她提出交互预算通过信息、认知资源和归因理论提升创新绩效,并与供应链弹性相结合,增强正向影响。
分会场交流研讨环节
本次会议共收到投稿论文151篇,最终遴选出31篇论文进行分论坛交流研讨,分为管理会计实践应用、ESG与高质量发展、管理会计与高质量发展、数字化与管理会计、绩效管理与技术创新五个议题。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以及中石化、铁路集团等业界专家围绕上述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孙健教授点评论文
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委会委员、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张伟华教授点评论文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方明浩老师点评论文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郑天宇老师点评论文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佳伟副教授报告论文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张锟澎老师报告论文
中石化共享服务专题交流环节
17日上午,来自中国石化共享服务有限公司的三位专家领导作了主题分享。会议由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党委书记、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委会委员刘俊勇教授主持。
中石化共享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贾益群进行了题目为“聚焦价值引领、聚力数智赋能,以全球一体化共享服务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讲话。中国石化共享服务有限公司东营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解宏学发表了关于“基于全球标准体系的数智财务共享创新实践”的主题演讲。中国石化共享服务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易思安展开了“中国石化共享服务助力集团财务数智化转型的创新与实践”的报告。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委会委员贺颖奇教授和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党委书记、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委会委员刘俊勇教授对活动进行点评,肯定了中石化财务共享中心的价值创造和模式创新,并建议加强自主创新和理论联系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构建。
总结闭幕环节
总结闭幕环节由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委会委员胡玉明教授主持。本次会议遴选了十篇优秀论文。中国石化集团总会计师、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委会主任委员张少峰为各位优秀论文作者颁奖。
下届年会承办方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研中心主任、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蔡剑辉教授进行了表态发言,表示衷心感谢。
接下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副书记、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吕长江进行了年会总结,感谢业界学界踊跃投稿。他指出,中国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给企业和学界提供了沟通的桥梁,需要结合企业实践、结合理论问题,加强企业学界交流和合作,推动实地研究发展,构建中国自主的管理会计体系。
最后,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张少峰进行了致谢并宣布本次年会顺利闭幕。他表示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任重道远,管理会计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肩负的使命重大。需要理论和实务界携手并进,继续深化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推动管理会计实践创新,为构建中国管理会计自主知识体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