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8日,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2023年第2期审计主题研究工作坊暨行动计划(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站)CCGAR双周论坛第204期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成功举办。CCGAR学术研讨会以《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会计研究》和《审计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作为合作支持单位。本次研讨会主题是“数字化转型与审计创新研究”,包括上午场嘉宾致辞、主题报告和下午场四个平行分论坛。来自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爱丁堡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南京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南京审计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外140余所高校的500余位嘉宾以线上和线下结合方式参加本次研讨会。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军华,审计署农业水利审计局局长、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姜江华,《南开管理评论》专业主编、南开大学商学院程新生教授出席活动并致开幕辞。会计学院院长李培功教授主持研讨会开幕式。
【王军华致辞】
王军华代表学校对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欢迎,对一直以来关心、关注我校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CCGAR学术研讨会是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推出的在国内审计、会计界有较大影响力的系列学术研讨会,对于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审计与会计领域的学术研究创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次活动的举办,正是对我校95周年建校历程的一次隆重庆祝,也是对我校学术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他希望与会人员能够充分交流、深入讨论,为进一步推动审计领域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军华致辞
【姜江华致辞】
姜江华局长在致辞中表示,数字化转型与审计创新研究契合审计界的热点话题,他从审计理念、审计内容、审计手段、审计制度、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六个方面全面分析大数据条件下审计界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应重视利用大数据揭示重大风险隐患,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采取新策略,学术界和审计界共同发力,助力科技强省的建设。姜江华局长感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领导对本次学术活动和审计学科发展的大力支持,他表示会计学院是会计、审计学术研究与实践教学的重阵,有着悠久的历史,此次盛会在会计学院召开恰逢其时,期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审计署农业水利审计局局长、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姜江华
【程新生致辞】
程新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研讨盛会为广大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共同探讨审计领域的前沿问题。他指出,无论是以前的远程审计还是现在的智能审计,从不同角度研究数字化转型和审计的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利用现有的审计技术,结合政府审计、企业审计、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等主题,开展案例研究、实验演技、调查研究等各类研究将大有作为。程教授感谢主办方和承办方为本次会议作出的努力,希望与会者能够积极交流学术成果,聚焦学术前沿,共享学术盛会。

期刊代表《南开管理评论》主编、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程新生于线上致辞
在论坛主题报告环节,澳门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澳门科技大学校长高级顾问林志军教授,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立彦教授,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主任蔡春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科带头人李真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靳庆鲁教授,安徽财经大学学术副校长、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席教授何贤杰,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王艳艳教授等7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主题分享与报告。会计学院院长李培功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海宗教授分别主持上、下两场主题报告。
线下主会场
【上半场主题报告一】
林志军教授作“区块链技术与和会计及审计的发展”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区块链打破了原有的复式记账,变成“全网共享”的分布式账本与数据存储,参与记账的各方之间通过同步协调机制,保证数据的防篡改和一致性,规避了复杂的多方对帐过程,区块链的这种特性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带来诸多便利。同时林教授也提出区块链技术普及应用带来的相关风险和问题,并对区块链技术与会计及审计的发展做了展望。
林志军教授作主题报告
【上半场主题报告二】
王立彦教授分享了题为“监事会or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视角探析”的主题报告。首先,在解析独立性的基础上,王立彦教授探讨了《公司法(修订草案)》推出的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二选一”模式及其可能的实施效果。其次,在区分独立于监督的委托人还是独立于被监督者之后,进一步强调董事会监督与管理层监督的重要性及其相关公司治理机制。最后,用模型图示的方式表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在两个任期内的变化,即独立董事在入职后其独立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王立彦教授作主题报告
【上半场主题报告三】
李真教授分享了题为“审计”的主题报告。首先,为了回答“审计是怎么产生的”这一问题,李真教授以Modigliani和Miller的理论为起点,指出之所以有会计审计,是因为真实世界是有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的。其次,借用Jensen和Meckling经典论文中的估值模型思维,为了缓解公司经营中可能产生的在职消费等代理问题,需要提供会计信息,并以此作为监督的依据,降低信息不对称。最后,李真教授列举了多篇研究成果,进一步说明独立性在政府审计中的重要作用。
李真教授作主题报告
【上半场主题报告四】
靳庆鲁教授作“数字化转型中的会计审计研究”的主题报告。他从会计信息与实体经济运行、国家治理模式与会计功能、大数据与会计功能等方面深入阐述了大数据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助力传统会计信息估值功能和契约功能的发挥。同时靳教授还分享了最新科研成果,从会计基本功能切入,基于大数据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交叉验证以及公司与投资之间相互学习效应、政府和市场之间相互学习效应的视角解读大数据与会计功能,构建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司会计财务行为的分析框架。
靳庆鲁教授作主题报告
【下半场主题报告五】
何贤杰教授分享了“审计大数据”的主题报告。他认为,今天的审计研究面临着商业环境的变化和信息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信息环境变化的影响更大。审计要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经济监督,需要对这些变化做出回应。他分别从 “大数据与审计决策研究”、“大数据与审计行为研究“和”大数据与事务所风险监测研究“的角度阐述了审计大数据研究的三个重要方向,并强调”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是实现审计大数据的关键。
何贤杰教授作主题报告
【下半场主题报告六】
王艳艳教授作了“重要性判断研究”的主题报告。重要性是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审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概念,重要性有两个基本特征,即运用的普遍性和判断的多样性。为了解中国企业对重要性判断的实际运用情况,课题组以中国上市公司中的合营和联营企业作为重要性判断的应用场景,通过大样本访谈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所选中的企业进行重要性判断的四个步骤进行了调研与大数据统计,得出了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王艳艳教授作主题报告
【下半场主题报告七】
蔡春教授作了“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行为的影响机理和研究机会”的主题报告。他从数字化转型的涵义和内容、数字化转型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出发,分享了关于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行为影响机理的研究心得,从被审计对象数字化转型对审计的影响、审计主体数字化转型对审计的影响以及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三个方面作了解读,并总结了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的大量审计研究机会。
蔡春教授作主题报告
各会场主持人
主题报告环节结束后,会议进入论文报告与讨论环节。本次会议论文报告与讨论环节设置A、B、C、D四组平行论坛。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何枫教授,中国审计学会理事、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生导师黄溶冰教授,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业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宾教授,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谭文浩副教授,企业会计准则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科研管理部执行主任宋航教授,北京物资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王美英教授,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生导师余海宗教授担任分会场共同主席。同时邀请了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特聘副教授曹胜,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科带头人丁鑫副教授,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国际学术研究与交流部主任、南京审计大学内部审计学院副院长廖林副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杨慧辉教授、副院长孙淑伟副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万华林教授、张奇峰教授、张双鹏副教授担任共同学术导师对工作论文进行指导。学术主席和学术导师分别对报告论文给予充分的点评和指导,平行论坛讨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平行论坛A会场
平行论坛B会场
平行论坛C会场
平行论坛D会场
线上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审计学系主任刘猛博士代表下届主办方上台致辞并发言。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向报告嘉宾和会计学院组委会颁发“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双周论坛第204期”纪念牌。
本次研讨会是国内审计研究领域的一次高质量、高水平学术盛宴。与会嘉宾和专家充分肯定了我校会计学科取得的长足进展,并对组委会出色的组织、筹备与接待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好评。会议旨在把握学科最新发展趋势,洞悉审计创新研究,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助推学校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及提升审计学科的学术声誉与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讨会顺利闭幕!
线下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