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会计学院特邀曲晓辉教授作“百年百期”立信会计学科高端讲座——会计专博培养:参考与借鉴

发布日期:2024-10-24 13:46:30   来源:会计学院   点击量:

  为提前谋划学科发展,科学布局学位点建设,2024年10月23日下午,会计学院特邀厦门大学曲晓辉教授到校作百年百期立信会计学科高端讲坛——“会计专博培养:参考与借鉴”。讲座由会计学院副院长林振兴主持,会计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曲晓辉,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级人才会评专家、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粤港澳高校会计联盟顾问、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CJAR、《当代会计评论》等学术期刊编委、福建省高层次人才。中国第一位经济学(会计学)女博士和第一位会计学博士生女导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美国富布莱特研究学者、全国先进女职工、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项目论证发起人、全国会计博士专业学位(DPAcc)项目论证起草人、《当代会计评论》(CSSCI集刊)创刊主编、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分会(原中国会计教授会)两任会长及顾问、粤港澳高校会计联盟常任委员会首任主任。

  作为2012年全国会计博士专业学位(DPAcc)项目论证的起草人,曲晓辉教授首先向与会教师讲解了会计博士专业学位的涵义及设立背景,并分别从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两个赛道介绍了当前具有会计博士专业学位培养资格的高校布点。曲教授表示,会计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从事会计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具有行业领导力的高级职业型人才,其设立是为了满足现代科技、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随着现代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对高端人才需求的增加,会计专博的设立是必然趋势。

  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博士学位授予机构亦存在博士生教育办学效益的规模经济问题。为给我国博士教育规模与结构提供参考,曲教授向与会教师展示了美国博士学位授予机构、授予规模、授予类型和授予学科的“三分之一”发展方略,具体为博士学位授予高校数占学位授予高校总数的比例略超三分之一,极少数研究型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约占总体博士学位数量的三分之一,学术型博士数量占所有类型博士数量的三分之一,非STEM领域的博士学位授予比例相对稳定在三分之一。

  考虑到国内首批会计博士、审计博士学位授权点刚刚获批,曲晓辉教授选择与会计专博、审计专博人才培养模式最为接近的工商管理专博(DBA)项目作为分析对象,以巴黎高科路桥大学DBA项目(智能制造管理方向)、巴黎高商DBA项目、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DBA项目为例,向与会教师详细介绍了国内外DBA项目的课程设置、研究方向及培养目标,为学院未来开展会计专博教育提供有益借鉴。曲教授指出,专博的教育要紧贴时代发展、行业发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上侧重研究理论与方法的传授,在应用研究上追求商业实践与学术的结合,才能达到培养集应用、管理、研究于大成的企业家和管理者的目的,让学生增长知识、定义自我、回馈社会。

  随后,曲晓辉教授介绍了MPAcc教育质量认证与DBA教育质量认证的基本情况、认证条件,分别讲解了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在开展AAPEQ认证、AMBA认证时对学校与学院的具体要求,包括项目培养目标、培养结果、治理政策、师资队伍、报考条件、课程结构、学习模式等方面。教育质量认证是确保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曲教授建议,学院在谋划会计专博学位授权点申请阶段,可以在对标国家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之余,综合教育质量认证条件与要求,提前筹划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并整合培养资源。

  在讲座的最后,曲晓辉教授还提出了会计专博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曲教授强调,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博士生教育的核心主题和发展定位,会计专博教育应从会计行业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担当角度出发,培养单位应摒弃教育产业化思想,避免专业教育学术化,避免博士教育硕士化,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行业领军能力、跨行业领域竞争意识、可持续发展和数字经济眼光,将重点放在培养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和解决会计实践中的复杂问题,具有行业领导力、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高层次会计人才上,从而在经济发展质量、传统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公司决策及治理水平、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层次和深度、ESG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增量贡献。

  撰稿:马丽娜

  供图:马丽娜、杨晓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