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会计学院人才引育工作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

发布日期:2024-07-03 10:11:12   来源:会计学院   点击量:

  人才是创新的基础,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会计学院始终坚守“人才强校”的理念和科学人才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存量优化、系统协调和特色发展的模式,持续提升师资引育支持力度和交叉学科背景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衔接有序、结构合理的高质量师资队伍。2022年以来,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怀下,会计学院人才引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学科发展再现新突破。据2024年软科中国高校排名,我校17个专业位列B+,其中会计学院四个专业全部为B+,约占全校B+专业四分之一;另据2024年艾瑞深校友会中国高校专业排名,会计学院四个专业在应用型高校专业排名中均位列全国第一。据国际知名的杨百翰大学会计研究排名,以6本国际知名期刊发文统计,立信会计学科国际顶级期刊论文发文量位居中国大陆高校前10。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学院对人才引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走出去,引进来,培育好,服务好

  新时代新征程,为加快建设发展优势学科,坚定不移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会计学院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马不停蹄的拜访国内知名双一流高校的校长和院长,不断在全国范围内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立信会计学科。

  2022年至今,会计学院人才引进工作一直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各类途径累计收集简历150余份,组织面试15场,与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近60位意向博士进行了深度交流。最终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3名、常任轨教师2名、骨干教师12名,其中外籍教师2名。近两年,学院持续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校外高层次人才来校指导学科和团队建设,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开展有组织的研究。学院教师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科研项目立项数量等都有了大幅提升。

  党建引领,突出人文关怀。学院一直注重营造积极、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加强教职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学院党委与工会组织团队建设活动,落实教职工日常关怀,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提高教职工工作满意度。同时,学院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注重党建引领、团队建设,通过优化人才配置和资源整合,形成了多个具有竞争力的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合作机制。

  精准招聘,关注科研潜力。根据学校人才引进工作相关要求,会计学院严格执行人才引进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流程。积极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认真评估师资队伍现状,做好下一年度的人才招聘计划,并根据当年度招聘计划和人才揽蓄任务等,精准遴选意向人员简历,确保吸引到与学院特色和学科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同时,采用科学的面试和评估、考察方法,确保选拔出最具潜力和发展能力的人才,为学院学科和师资团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全球视野,布局国际资源。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人才流动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际化的人才引进工作显得尤为重要。2023年至今,学院通过柔性方式成功引进两位外籍专家。外籍教师的引进,无疑为学院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国际视野。

  搭建平台,倾听教师心声。学院人事人才工作注重教师个人的持续成长与发展。通过为教师提供多维度的师资培训平台和机会,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通过定期开展教师座谈会,搭建青年教师与资深教师面对面、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推进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团队建设,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培育高质量创新人才工作搭建平台,重点关注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成长路径和发展机会,激发教师的工作潜力与创造力。

  产教融合,注重教师发展。为突出我校“学研并重”的办学理念,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学院继续推进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展思路。定期举办校企交流活动,增进教师理论知识转化、技能提升和对行业一线的了解。学院与签订协议的产学研基地,如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金蝶软件、来也科技、同花顺等持续推进校企合作。与立信事务所开展联合课题研究,并与行业共建大模型实验室等。为进一步提升师资内涵,多途径搭建培训平台,学院申请并入选了上海市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积极参与市级和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加快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新格局,共筑教育发展新高地。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学院教师参加各类培训160余人次。

  二、高水平成果持续涌现,高水平人才茁壮成长

  会计学院一贯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科研管理工作,通过聚焦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导向宣讲等措施,鼓励新进教师立足科研,服务国家和上海市发展大局,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我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智能+大数据+会计审计”人才。

  多措并举,高水平研究成果持续涌现。2022年以来,会计学院教师聚焦“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在中英文高级别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7篇,其中《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A级论文10篇,《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等国际A级论文44篇。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项。

  顶层设计,推进高水平学科建设。近年来,学院结合高峰高原(培育)学科建设,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财务体系研究”、“国家审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计文化与会计历史”、“数据资产与碳交易研究”四个学科团队方向,打造紧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高原,持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同时发挥我校市级科研平台“上海市一带一路会计文化研究院”的带动作用,培育交叉学科新兴增长点。

  有组织的研究,推进人才茁壮成长。为逐步形成学院教师科研工作的体系化与组织性,进一步实施高校优秀青年团队建设,会计学院定期开展学术沙龙和青年教师座谈会,开展有组织的学术研究,引导青年教师结合我校学科发展方向及当下会计、审计学科研究热点,开展校内外合作研究,逐渐形成梯度合理的人才结构。近两年,学院教师中有2人入选上海市重要人才项目;2人入选上海市晨光计划;6人次获市级年度记功奖励。

  聚焦国家战略,提升科研服务能级。运用我院在财会审等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特色,引导教师向智库平台方向发展,参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大课题、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系列专项课题等在内的上海市决策咨询类课题项目,以及上海市会计学会科研课题、立信会计产学研基地联合招标课题、松江审计局、浦东新区审计局等在内的横向课题的申报,不断提升学院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能级。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未来,会计学院将继续加强团队创新和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不断深化学院人事人才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教师科研热情和科研潜力,持续推动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智力的聚合效应,推动学院发展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

  撰稿:杨晓萌、万曼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