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2日下午,会计学院在文翔路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研究生学术活动月暨百年百期立信会计学科高端讲坛——“财务质量评价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讲座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会计学教授钱爱民主讲,会计学院副院长何芹主持,会计学院教师及审计硕士70余人参加。
钱爱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司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资深会员,曾任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北京市教学名师,现任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全国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的核心成员。主持国家自科、国家社科及教育部等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成果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首先,钱爱民教授介绍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中国资本市场特点,以及股票发行制度演变三方面内容,揭示了资本市场不同板块相互互补、相互融合的本质,以及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不同赛道、不同规模下服务功能的差异性,强调“中国式”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应以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价值评估为核心。
随后,钱爱民教授详细介绍了注册制与核准制的区别、注册制下监管要求发生的重大变化、当前注册制实施现状,以及注册制下的上市公司多样化特征。她认为,注册制为新经济畅通风险投资循环、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为新兴产业合理定价、引导资本向新经济聚集。注册制的推行真正助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净化了资本市场,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注册制与退市规则的配套实施,是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路径。
钱爱民教授结合企业财务质量分析体系,列举了目前研究中有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界定与度量指标,阐述了构建企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维度及其相互关系。她指出,企业高质量发展应从追求发展速度规模向追求发展质量转变,由追求当期利益向追求长期利益转变,由野蛮生长向绿色发展转变,由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向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目标转变,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目标向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变。在这个前提下,对企业进行财务质量评价要由数量维度向质量维度拓展、由短期逐利向长期主义转变,同时关注行业、商业模式、成长阶段等非财务因素的影响,强调共性分析(指标分析)与个性分析(项目分析)相结合。
最后,钱爱民教授向与会师生分享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PAcc学生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提交的小组作业,分别展示了财务指标好但盈利质量不好、财务指标不好但盈利质量好、财务指标好但偿债能力不好、财务指标不好但偿债能力好四种情境下具体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案例,强调要充分利用附注信息还原项目背后的经济活动,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相互融合,才能得出更加贴近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质量评价。